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评定装置
可修复部件。管线探测仪能在不破坏地面覆土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探测出地下自来水管道、金属管道、电缆等的位置、走向、深度及钢质管道防腐层破损点的位置和大小。地下电缆故障探测仪通过向地下管道发送出特定的电磁波信号,探测仪利用探头与磁力线地平面垂直相切时,收到的信号最小(几乎为零)的原理来测定埋地电缆的走向和深度。电缆故障定位仪测量深度时自动转换到双水平天线模式并自动调节接收机灵敏度,使测量信号达到更佳,测深完毕自动恢复到测深前的工作模式。在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时,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划分其状态、发展的一般状态的正常经济运行环境。这是保护控制装置的正常生命状态。图2。维持社会状况。为使保护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保护装置应定期检修,在检修过程中应停止保护装置。(师范生体育心理状态。这是指保护作用失灵的部件,保护装置在跳闸状态下的正确运行。(四)操作不当。保护装置失灵时不采取任何行动的状态。例如,当由于需要设置错误而发生区域外故障时,保护装置在绊倒时可能无法正确工作。(拒绝心理状态。当保护装置拒绝采取主动行动时应采取有效行动的状态。例如,由于我国设定误差或内部机械设备故障,保护装置不能改善工作。图6。维持你的生意。保护装置失效后被修理的状态。
2目前常用的评价和统计分析指标
2.1正确进行动作率是指在企业一定工作时间内(例如通过一年)计算的正确动作数与继电保护控制装置总动作数之比。
正确动作速率=(正确操作/动作总数)100
正确的动作率可以直接用来观察继电保护管理系统的年度变化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充分反映企业不同继电保护生态系统(220 kV和500 kV)之间的比较。 找出薄弱环节。
2.2可靠性R(T)的装置在正常发展情况下,概率的开始工作时间,没有进行故障(0T)间隔的元件。为了环境保护技术设备,专注于时间从开始到次出现失败。
可用性a(T)是组件在T时刻正常管理的情况下,在开始时能够正常开发的概率。可靠性和可用性的主要区别在于,可靠性的定义要求系统部件在一个时间间隔(0t)内持续处于社会正常生活状态,而可用性没有。
故障率(h(T)是指元件t从开始到时刻处于一个良好发展状态时,元件在每个学生单元教学中一次又一次发生进行故障的概率。
5.平均无故障的工作时间。如果修复和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是无故障时间,则数学期望是平均无故障时间。
2.6米(T)是从修复条件部分开始到故障时间t的修复概率
2.7之后的平均修复时间是 mttr 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