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地下电缆故障探测仪通过向地下管道发送出特定的电磁波信号,探测仪利用探头与磁力线地平面垂直相切时,收到的信号最小(几乎为零)的原理来测定埋地电缆的走向和深度。地下电缆故障测试仪电量检查:按下电源键检查电池电量。如果电池电量充足,则显示器中电池符号五个实线条全部显示,当电池符号只有一个实线点亮时,电池符号闪烁,表示电量不足,需充足电后使用。地下电缆故障定位仪使用管线探测仪接收机和发射机前要先进行常规检查,确保电池电量充足,仪器各项功能正常。如果有下列任何情况之一,请先将问题解决后再使用仪器。 40年来,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设计、继电保护制造工业、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等学科从无到有,近10年来,发达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道路。 50年代,我国工程师创造性地吸收、消化和掌握了国外先进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 组建了一支理论造诣深厚、运行经验丰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阿城继电器厂引进并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产业。 因此,在60年代,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体系。 这是机电继电保护蓬勃发展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 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 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智能耐压试验装置期间,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早于70年代就开始了。到20世纪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逐渐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在20世纪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发展、生产和应用仍然占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的时代。在这方面,由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方向高频保护在[3]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天津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联合开发的集成电路相位电压补偿方向高频保护也在许多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教育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重要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城市交通工程大学、 天津人民大学、交通技术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南京电力企业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工作原理、不同结构型式的微机环境保护控制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 护装置首先我们通过分析鉴定,并在管理系统中获得知识应用[5],揭开了对于我国继电保护社会发展中国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自己开辟了道路。